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欢迎光临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是: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集团新闻 > 详细内容
让“用质量去竞争”成为重装集团干部员工的共识

作者:李德锁 时间:2016-04-21 浏览次数:3474


——读《人民日报:多方发力提升质量和效率》的启示


李德锁


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多方发力提升质量和效率》,很受触动。尤其是讲到日本、德国等国家都曾经历艰难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它们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让“用质量去竞争”成为国民的共识,对于当前形势下的重装集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摘其中的两段与大家分享如下——

日本和新加坡通过国民运动转变国民观念,让企业、国民充分认识到持续改善生产效率与质量的高度重要性,并成功地让社会各阶层都积极参与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活动中来。“日本制造”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缺乏国际竞争力。20世纪60年代,日本把“质量救国”作为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设立质量管理研究小组,创立质量管理月等制度,迅速提升了质量水平。“质量救国”战略保证了日本1960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最终促使其工业竞争力超过美欧。日本沿着质量强国道路继续前行,1999年颁布《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公共团体、生产经营者在促进生产基础技术方面的职责。一些日本企业提出了持续改善效率和质量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具体做法。此外,产业专家、管理研究者、企业家、管理者、各阶层员工都积极参加到持续改善效率和质量的活动中,这些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9世纪80年代,德国作为后发工业国家,因冒仿英法美等国产品并以廉价冲击市场,使“德国制造”成为一种歧视性标签。德国工业界开始反思,并严格质量管理,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例如《设备安全法》《产品安全法》《食品法》等,范围广泛的法律体系成为德国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二是统一行业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标准覆盖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保证产品品质和性能的稳定性。三是客观的认证体系。质量认证机构既保证了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又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到19世纪末期,“德国制造”基本扭转了在世人心目中的负面印象。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制造业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用质量去竞争”逐渐成为大多数德国企业的座右铭,很快“德国制造”成为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在德国,对于技术、效率、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德国制造”的灵魂。

读到这里,我有些诧异,日本和德国也有过生产“劣质产品”的历史!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重装集团的主导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尴尬境地。“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由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翻身成为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这是如何实现的?有三点感悟让我豁然开朗:一是“用质量去竞争”应成为企业全体人员的共识;二是在质量问题上没有变通,只有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产品才能出类拔萃;三是只有持之以恒,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才会有希望。

优胜劣汰,是世界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规律所在。在行业萧条、市场经济持续下行的当下,作为装备制造企业,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大力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做精做优自身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会同情弱者,只认质量过硬的产品。“用质量去竞争”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把全部心思用在改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上,观望等待、投机取巧、心浮气躁都会贻误战机。

重装集团近期正在实施“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转变观念,也涉及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目的就是想把质量提升这件事做好。我们常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们喊了多年,进步却很慢,甚至个别产品的质量还有倒退的现象。我想,主要是我们的领导还没有高度重视,我们的制度和机制还没跟上。表面的、虚的、应付的太多,结果误人害己,企业越走越难。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对漠视质量的行为要坚决问责,同时鼓励在质量提升方面好的做法,使“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成为重装集团的座右铭。

日本、德国制造业这么先进的国家,在质量问题上,也有过不堪回首的历史,被唾弃、被歧视。但是,他们意志坚定地走出来了,当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现在的情况和他们的过去十分相似,仿造的多,有自主产权的少,时常遇到质量问题,甚至被退货、被投诉。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潜心去研究问题的症结,没有痛下决心去改,即使改了,也不彻底。我相信,只要我们思想问题解决了,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坚定不移地推进“531”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工程,用质量去竞争,持续改进、认真钻研,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升,我们同样会赢得用户的尊重、赢得市场的份额、赢得企业的地位。何况,我们现在的条件要比过去好得多,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有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开始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鼓励提升质量。“工匠精神”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质量奖颁奖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大势所趋,希望我们上下共同努力,让质量和信誉成为“西安煤机制造”、“陕建机械制造”等重装所属企业制造的代名词,使重装广大干部员工把对技术、效率、品质的不懈追求,镌刻于心中,体现在手上,贯彻在每个岗位上、每项工作中,并成为“重装制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