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欢迎光临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是:员工之窗 > 员工风采 > 详细内容
西煤机公司的“白衣天使”——朱庆霞

作者:息惠丽 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4888

被西煤机车间一线师傅们亲切的称为“白衣天使”的人,是西煤机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人员,名叫朱庆霞。今年37岁的她,有着8项实用专利,1项发明专利,是2项实用专利第一发明人,是实现采煤机部件机器人焊接的“导师”,也是众多一线员工的“师傅”。

学习实践是成长的唯一途径

朱庆霞是20028月在西安煤矿机械公司参加工作的。在西安交大思源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毕业,学得机电一体化的她,一接触到实际工作,就意识到工作是空有理论不行的,得继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为了尽快融入、投入工作,当时才22岁的小姑娘给自己加码,开启了每天工作学习至少14小时的充电模式。她白天一边跟一线师傅学习实践操作,一边跟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晚上回到家中总结白天里的所学,产品技术要求,还有师傅教授的经验知识。经常,当她把自己一天的所感所悟整理、记录下来的时候,往往已是半夜。除此之外,她还利用休息日时间报名参加了培训学习班,学习三维制图、ISO9001-2008版质量体系认证等,就这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就学到了一般人要用3-5年才能学到的本领技能。当领导夸赞她时,她却说 “是我赶的时候好,正赶上车间产品品种多,才能熟悉的这么快”。

创造价值就是实现自身价值

2009年的西煤机有一件大事值得铭记,就是采煤机滚筒突破了100%外购的局限。2009年初,公司领导研究决定要自行研发采煤机螺旋滚筒,并把任务交给了朱庆霞带领的技术团队。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庆霞真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可以一展身手,尝试自主研制了。可采煤机螺旋滚筒一直都是外围单位在做,如何能在技术储备为“0”的条件下,试制出采煤机螺旋滚筒,从而实现本年度设计完成1600型螺旋滚筒的目标呢?压力就是动力,在领导的带领下,她和团队先把公司原有的参数整理出来,然后测绘出外购的采煤机螺旋滚筒的基本参数,在那些个不分昼夜的日子里,经过不知多少回考察学习、分析、模拟、论证,她们终于试制出了第一对采煤机螺旋滚筒。同年11月,公司首台1600型螺旋滚筒在铜川东坡矿下井工业性实验,满足了煤矿的使用要求,此次设计的成功也为后续采煤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回想起那个阶段,朱庆霞感慨地说“那时候好像瞌睡都少,晚上总是睡不着觉,脑子里除了参数,就是图纸。”有人不解地问她“你一个女人,这么辛苦,图个啥?”她的回答十分简单“我们一线工作人员,就是默默无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2012年,公司采购了一台切割效率高、切割质量好的等离子切割机,随之而来的是切割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当看到这些问题,朱庆霞就开始琢磨怎么能减少粉尘呢?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学习,她发现等离子切割时产生有烟尘和弧光,如果利用水位升降是可以消除的。说动就动,她设计制作了一台等离子升降切割工作台,经试验可以消除切割粉尘、有害气体、弧光等问题,此设备减少了有害因素对一线员工身体的伤害,使西煤机铆焊车间4年间无一新增职业病。她也因此被车间的一线师傅们亲切的称作“白衣天使”。该设备的运用每年还可减少顶尖的更换率,年节约生产成本约5万元左右。此《等离子切割工作台》已于2013年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于2015年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此专利也已在重装集团陕建机股份公司的数控切割机上得以应用。

精益求精打造专业化工匠团队

“朱姐,是我们的老大姐,自我进厂就一直带着我,手把手教我工作。”“跟着朱姐干活,我心里踏实。有她,什么难题都能解决。”与她一起工作的团队成员这样说。那年,石炭井煤矿运行的一对螺旋滚筒,出现了不装煤的情况。男组员迅速赶到了石炭井煤矿下井,把所有能造成问题的原因都罗列、记录下来。然后,她和组员一起分析、研究,发现是因为截齿安装角偏大,造成了不割煤现象。她们迅速重新设计制作一对采煤机螺旋滚筒送往石炭井煤矿,安装后机器恢复了正常运转。她们还在螺旋滚筒使用过程中成功解决了铜川东坡矿采煤机滚筒不装煤、红石湾煤矿端盘齿座脱落等问题,她们对工作态度,对技术执着的精神,对产品改进优化的速度,得到了矿方的认可,在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公司开拓了煤机市场。

朱庆霞说,自己虽然已经从组织上“一生一次”入了党,但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用高标准、严格要求来约束自己,工作中不怕吃苦,努力钻研,把每次困难当成对自己的一次知识的提升,让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让梦想在现实中绽放。朱庆霞和她的团队还通过大量的设计经验拟合编制出滚筒设计中导程、截距、叶片直径等参数的编程计算软件。也正是基于软件的高效率,3年间公司实现了在石炭井、崔家沟、红石湾、华庭等煤矿57对滚筒的销量。她自工作以来带出了9名技术人员、一线铆工骨干4名、电焊工2名,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付出总有回报。她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四有模范职工”、“优秀职工”、“优秀科技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息惠丽)